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教學的目標

很多老師都遺忘了,教學的目標是學生的學習,而教學只是一個達到這個目標的方式,因此課堂中,首要關注的是學生有沒有學到,而不是教學的形式與考試。(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不喜歡補習班,因為它充斥著其他更主要的目標!)

非但老師遺忘了,許多學生也都忽略了。一位即將成為準老師的學生跟我抱怨,他的教授都只會在課堂問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從不會提供解答,他們也從不知道教授是不是有答案,甚至懷疑教授自己懶得去查,才透過這樣的方式教學。我只有反問這位學生:「你有去查嗎?

「當然!」他悻悻然的回答,「而且每次都查很多。」

「結果呢?」

「老師就只會批評我們的回答,不深入、不完整什麼的。」

「所以你覺得那堂課都沒有收穫嗎?」

學生回答:「自己查的當然有收穫,不過在課堂上沒學到什麼!」


一堂課能有多少收穫,其實不在老師教的多少,在於學生有多重視。因此學問不一定是老師教你,老師問學生問題,學生自己找出答案也是一種求學問的方式,重點就在於老師問的這個問題是不是精心設計的。更進一步的說,老師問的問題好不好甚至都不是教學的關鍵(不是說不重要,別誤會!),關鍵在於學生有多重視找出答案。

如果掌握了這個概念,就可以思考什麼事一個好的教學?什麼事一個好的評量?甚至可以檢視你的小孩到底需不需要補習?(只是或許你拿錢填飽補習老師的荷包,以及抹煞小孩的學習興趣與寶貴時間)

就拿評量來說,姑且不論總結性評量或是入學考試等檢視給予學生是否達學習目標或給予rank的測驗,在課堂中包含準備度檢驗、形成性評量、診斷測驗等的使用時機或功能,都應以「學生學習」為目標,視為「學生能有多少收穫」的輔助工具(概念上有別於檢驗工具),如果能輔助學生「多重視找出答案」,就更完美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